口咽通气管是一种由弹性橡胶或塑料制成硬质扁管形人工气道,呈弯曲状,其弯曲度与舌及软颚相似。目前有4种系统、两种类型:柔软的口咽通气管(规格:55~115mm),口对口急救口咽通气管(规格:成人80~105mm),半硬式口咽通气管(规格:40~110mm),双通道半硬式口咽通气管(规格:40~100mm);两种类型即橡胶型和塑料型。橡胶型为黑色,柔软,中央有腔,具有方便吸痰、改善通气两种功能。塑料型为白色,半硬,中央无腔,两侧有小腔,具有改善通气功能,但吸痰不方便。因此,用塑料制成的口对口急救口咽通气管较为实用,其在通气效果、方便吸痰、易于固定、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减少交叉感染等方面均优于其它类型。
2.结构目前使用的口咽通气管有两种形状,一种是“S”型,由口咽导气管、口盖及口外通气管三部分组成(未见过);另一种形状呈“?”。
型号的选择与置管方法
1.型号的选择
口咽通气管有多种型号,大小不等,在使用时要因病人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型号。合适的口咽管应该是:口咽通气管末端位于上咽部,将舌根与口咽后壁分开,使下咽部到声门的气道通畅。较为安全的选择方法是:宁长勿短,宁大勿小,因为口咽管太短不能经过舌根,起不到开放气道的作用,口咽管太小容易误入气管。
2.置管方法
正确的安置方法可使舌根离开咽后壁,解除气道梗阻,此时可感到病人呼吸气流通畅。插入时应先清洁口腔内分泌物、呕吐物,抬起下颌角,患者保持平卧位或侧卧位。置管方法分为两种,一种为直接放置:将通气管的咽弯曲沿舌面顺势送至上咽部,将舌根与口咽后壁分开;另一种为反向插入法:通气管弯头向上向腭部放入口腔(可先用压舌板压住舌协助),当其内口接近口咽后壁时(已通过悬雍垂),即将其旋转180?,借患者吸气时顺势向下推送,弯曲部分下面压住舌根,弯曲部分上面抵住口咽后壁,放置于口腔中央位置。口咽通气管通过下压舌体防止舌后坠,支撑舌腭弓及悬雍垂,从而开放气道,并减少了从口到咽喉部的解剖死腔,改善通气。
置管后舌后坠明显改善,气道通畅
固定:
置管成功后,传统的固定方法为,用胶布交叉固定于面颊两侧。改进后固定方法为,在口咽管翼缘两侧各打一个小孔,用绷带穿过这两个小孔,将绷带绕至患者颈后部固定,解决了胶布固定存在的缺点。